新闻资讯 分类>>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在兴安县溶江镇廖家村委严洞村的进村道路上,一辆辆农用车、小轿车平稳驶过,秩序井然。“以前这路坑坑洼洼,雨天泥泞不堪,重车一过尘土满天;现在修得又宽又平,出门办事、接送小孩都方便多了。”严洞村村民廖利君望着脚下平整宽阔的路面,满脸笑意地说道。这条路的变化,正是溶江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的生动写照。
“坐在办公室里看不到真问题,只有走进群众中才能摸清实情。”溶江镇党委书记潘荣利说。近年来,该镇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组织90余名镇村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化身“民情观察员”“民意收集员”,深入全镇18个村(社区)的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农家院落,以“拉家常”“唠唠嗑”的方式,与群众聊家常、议发展、谋振兴,精准掌握群众刚需。近年来,累计收集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领域的意见建议156条,梳理形成民生实事项目32项,建立健全镇域治理制度7项,修订村规民约26份,让民生工作紧扣民意、贴合民心、饱含温度。
“解决群众的困难,不能只停留在纸面,关键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溶江镇副镇长艾虹宇表示。该镇建立“群众诉求—分类梳理—交办落实—跟踪反馈”全链条工作机制,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全力推动民生实事落地;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明确阶段性目标和推进路径,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针对农产品销路窄、储运难的问题,镇主要领导带队赴福安市考察学习,引进电商企业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并在镇农贸市场建成农产品保鲜冷库1座,有效破解存储损耗难题。面对镇区停车难、交通堵、“飞线乱拉”等顽疾,全面完成福星街马路市场改造,通过拆除违规广告和建筑,划定商铺外“一米线”规范经营,设置临时摊点100余个,新增停车位150余个,将昔日拥挤杂乱的街道变为畅通整洁的便民通道。为满足群众娱乐休闲需求,先后建成市民文化广场、盐铺广场、葡萄主题广场、体育公园等一批惠民设施,为群众提供散步健身、文化活动的优质场所。此外,该镇还着力破解群众出行、饮水、教育等民生难题,累计修缮农村道路2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网12公里,惠及群众2.3万人。
解决民生问题,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溶江镇坚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推动治理效能全面升级。针对基层矛盾纠纷种类多、情况杂、化解难等问题,创新推行“一网五治多元”基层治理溶江模式,高标准建成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通过“一站式受理+多元化调处+全链条解决+高质效服务”模式,累计调解征地拆迁、邻里纠纷、林权纠纷等矛盾160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7.6%,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面对森林防火覆盖面广、情况复杂、防火期长等挑战,依托18个“铁塔视联”监控系统,构建视频监控、无人机巡飞、地面巡护相结合的立体监测网络,实现“空天地”一体24小时无缝对接。同时创新推出采伐林木审批双承诺责任制度,与林木买卖双方签订森林防火安全承诺书,切实筑牢防火屏障,全力守护全镇5.81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溶江镇着力构建闭环式民生工作体系,让民生保障更可持续。一方面,健全民生实事项目督办闭环,探索建立“人大+纪委”联动监督机制,紧盯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开展监督。对推进困难、进度滞后的项目,主动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截至目前,龙源东田大桥重建、金石马江公路道路维修、茶源村委富竹堰重建、新文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等32项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群众满意率达98.50%。另一方面,优化社会救助与低保核查闭环,综合运用大数据筛查、镇村干部入户走访等方式,精准识别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今年以来,累计发放经济困难老人服务补贴2.76万元,为115户296人发放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金8.6万余元。
一件件惠民实事温暖人心,一个个民生改善彰显担当。如今的溶江镇,道路更通畅、环境更优美、服务更便捷、生活更舒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下一步,溶江镇将继续坚守为民初心,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持续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奋力绘就更加幸福美好的民生画卷。(张华、李慧敏)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2025-11-13
浏览: 次
返回列表